金刚努目成语
【成语】:金刚努目
【拼音】:jīn gāng nǔ mù
【简拼】:jgnm
【解释】: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宋·庞元英《谈薮·薛道衡》:“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努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
【示例】:板桥、心余未落笔时,先有意为刘蒋,~,正是力量歉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
【近义词】:金刚怒目
【语法】:作宾语、定语;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顺接】:目下十行 目不交睫 目不别视 目不妄视 目不忍睹 目不忍覩 目不忍见 目不忍视
【顺接】:案剑瞋目 稗耳贩目 本来面目 避人眼目 避人耳目 播穅眯目 播糠眯目 不堪入目
【逆接】:摆袖却金 百忍成金 背紫腰金 弊帚千金 敝帚千金 谗口铄金 成城断金 寸土尺金
【逆接】:金丸使者 金丹换骨 金乌玉兔 金书铁券 金人三缄 金人之箴 金人之缄 金人缄口
“金刚努目”是什么意思?
金刚努目
释义: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亦作“金刚怒目”。
出处
《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示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四:“
板桥
、
心馀
未落笔时,先有意为
刘
蒋
,金刚努目,正是力量歉处。”
同义词
张牙舞爪、青面獠牙
反义词
温文尔雅、低眉俯首、眉清目秀
金刚怒目是什么意思
[释义] 金刚:旧时寺院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称四大金刚。形容面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刚努目”。
[语出] 《太平广记》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正音] 怒;不能读作“sù”。
[辨形] 刚;不能写作“钢”;怒;不能写作“恕”。
[近义] 张牙舞爪 青面獠牙
[反义] 温文尔雅 低眉俯首 眉清目秀
[用法] 一般作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而对~的座山雕和他手下的一大伙土匪;杨子荣镇定自若;侃侃而谈。
[英译] an awful look
与“金刚怒目”相关的成语:
敝帚千金 床头金尽 点铁成金 固若金汤 黄金时代 挥金如土 火眼金睛 金榜题名 刚愎自用 血气方刚 以柔克刚 柔茹刚吐 茹柔吐刚 柔能制刚 柔能克刚 柔中有刚 勃然大怒 横眉怒目 狂风怒号 恼羞成怒 怒不可遏 怒发冲冠 怒火中烧 怒目而视 本来面目 闭目塞听 不堪入目 侧目而视 瞠目而视 瞠目结舌 触目皆是 触目惊心
金刚怒目是何意·出自于哪?
“金刚怒目”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此典出自《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何为努目?菩萨何为低眉?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隋朝的吏部侍郎薛道衡,酷爱游历名胜古迹。一次,他去钟山游览,但见群峰山岩,气势雄伟。薛道衡观了山,赏了景,又参观了古寺。当他走到开善寺外面时,只见浓荫掩映,寺壁辉煌。进入寺内,金刚、菩萨跃入眼帘:只见有的低眉,有的怒目,千种姿态,万种神情。薛道衡仔细观赏,越看越觉得有趣,越看越想弄个明白。他走近一个小和尚身旁问道:“金刚为什么怒目而视?菩萨为什么低着眉头?”小和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金刚之所以怒目而视,是为了使魔鬼降伏;菩萨之所以低着眉头,是为了对众生世界显露慈悲。”薛道衡听了小和尚的回答,感到有些失望,默然而去。
金刚怒目的意思
金刚怒目释义:
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拼音] [jīn gāng nù mù]
[出处] 《太平广记》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金刚怒目
清阳金丹《俗语常言》
金刚怒目,也是以佛家的象,阐释道家修炼法门的俗语。这一俗语,见于《太平广记》。
卷一七四之《谈薮》:
“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金刚之象,是佛家的护法神之象,威猛而正直。在道家,也是刚正不阿护法神,称为胡子大将军。这个象,世俗如虬髯客、活李逵、猛张飞。
金刚怒目,要在其目。
这一双目,就是《阴符经》所说的“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之目。
垂帘观心,全赖此目。《参同契》所谓的“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扬”目,也是此目。
此目回观,可降伏心魔,称为回光返照。此回光返照,非人之将死之片刻,而是神目降魔之法。
“降伏四魔”,就是降伏心魔。心魔称四魔,也称金魔。
心者,赤子之心也。
心属火,火克金。以火克金,即是以心制魔。魔不起,皈依于心,也称心魔。故心魔者,已降伏之魔。
金刚怒目,即是降伏心魔。
菩萨,有三十二法身,低眉顺眼法身,是最真法身。
眉,目上毛也。
低眉者,垂下高起之眉也。
金刚怒目,是武道,武道虽实而虚。
菩萨垂眉,是文道,文道虽虚而实。
故目与眉,有响应。
六道,不是“六道轮回”之六道,而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六道。
六者,水之数也。
菩萨以柳枝净瓶,应木之气。水与木,有生发之机。
金刚,应金火。火克金,克伐也,悲也。
菩萨,应水木。水生木,生发也,慈也。
金刚菩萨,慈悲也。
生之,为大道。杀之,亦为大道。法不同,道实为一也。
清阳诗曰:
撑篙渔女采尖角,胡子将军琢黄松。
其中玄机印佛法,镜湖投石波光中。
清阳于202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