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导学案及答案
(一)学习目标:(紧盯目标,事半功倍)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展开想像,体味人物心理及故事的传奇色彩。
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描写的能力。
4、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文章对抗日军民的讴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预习导航:(走一步,再走一步,你一定会找到那片海!)
1、情境导入:
教师精彩讲述抗日英雄机智勇敢的故事引入。
2、会读是学习的第一步,相信你也能读得有滋有味
(1)朗读课文,这些小小的字词你一定能顺利过关!
(采用讲传奇故事的口吻讲述,师范读一段)(内容见基础训练一、二、三)
(2)你还有何疑问?摘录在下面,考考你的同学,你也能成为一字之师!
3、借助资料书,你会很快掌握本课的相关常识的。快来试试吧!
(1)《芦花荡》的作者是__________,选自《 》,本文是他的“__________”,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 ”派。
(2) 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哪三要素? 、 、 。
(3)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哪四个阶段?
3、先瞧瞧这些问题,带着它们认真默读课文,开动你聪明的大脑,相信你一定会解决的;如果有困难,和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用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
(2)①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②并结合课文对其中一种性格举例详细说明。
①
②
(3) ①景物描写通常有哪些作用?②并且请从文中找出一处例子具体说明。
①
②
(4)根据小说情节发展的阶段,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复述故事情节。
5、下面的问题可有些难度,可能要花费你一些时间,人多力量大,组内讨论一下。别做胆小鬼哟!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结合课后练习三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4)课后练习二。
6、展示设想:
围绕学习目标,结合刚才的感知与探究,你觉得有哪些内容需要展示,你想用怎样的方式精彩展示给大家呢?
拓展提示:
(1) 课后练习一第1小题。
(2) 课后练习二
(3)课后练习三
(4)当老头子说要杀死十个鬼子时,二菱的心理活动。
(提示:可以提醒易错点,可以重点强调,可以广泛联系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提升,上挂下连,左顾右盼,生成你自己的展示内容)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 回顾导入
二、 分组展示:(大胆展示自己,我敢说,我自豪,我展示,我快乐!)
1、 学生组内交流展示题目或试讲。
我要展示的是:
预习导航中的内容随机定出一个小组来展示,其它小组补充、质疑。
其它小组重点展示本组的拓展提升或生成的知识
(教师积极参与、调控、及时提醒提升)
二、 我成功,我快乐;我失误,我反思
我的优点----我发扬:
我的不足——我改正:
第三课时(测控练习)
作 业 导 航 课课练:《芦花荡》复习篇
基础部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悠闲( ) 疟子( ) 苇塘( )寒噤( ) 仄歪( )
泅水( ) 飒飒( ) 竹篙( ) 舀( )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人们的眼再尖厉一些,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掌出来 ( )
②老头子的身体往上窜了一窜,随着,小船很利害地仄歪了一下。 ( )
③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末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 )
④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错,船却走不动。 ( )
三、选词填空。
①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 (A.撑 B.划 C.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A.奔 B.走 C.超)着东南去了。
②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A.阴森恐怖 B.阴森黑暗 C.暗无天日)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A.堕落 B.掉 C.滴落)下来的样子。
③弯弯下垂的月亮,(A.挂 B.镶 C.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④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A.飒飒 B.瑟瑟 C.呼呼)的风响。
四、填空。
1、《芦花荡》的作者是 ,选自 ,他的另一篇小说是 《荷花淀》。
2、《芦花荡》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其中前两者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是 和 ,都具有传奇色彩。
4.老头子的性格核心是“过于自信过于自尊”,如何理解”过于”二字?
5、本文表现老头子的性格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老头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五、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2周年的日子里,“记住历史,珍惜和平”成了青少年的共识。假如一位抗日老战士来到你的身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一们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来到你身边,你又将对他说些什么?请围绕“记住历史,珍惜和平”这一主题,根据不同的对象,写 下你想说的话。
①我将对抗日老战士说:
②我将对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说:
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1. 关于人物刻画:正面——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
侧面——第三者、景物烘托……
2.(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2)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3)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插入解决“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4)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3.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用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和心情、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体味:“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三、重点研读:
1、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3. 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芦花荡》导学案设计
《芦花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重点难点】
1.重点(1)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难点(1)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学习流程】
一、读与思,学生带着问题读,自学。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悠闲( ) 疟子( ) 寒噤( ) 吆喝( ) 蹿( )
仄歪( ) 飒飒( ) 泅着( )转弯抹角( )张皇失措( )
你觉得除了以上所列的字词,还有哪些字的音、形需要提醒自己和同学们注意的,请按照上面的格式写在下面。
2. 请结合语言环境解释下面的词语。
寒噤
仄歪
张皇失措
你觉得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不会或需要大家注意的,你把它写下来吧。
3. 利用工具书,了解作者,并填写出相关内容。
《芦花荡》是________(作者)的著名短篇小说,它选自 ,本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________的岁月里。在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里,一个干瘦的老头子,整天自如地穿梭着,他让________感到快乐,让________感到胆寒。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________。
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信息,请你写在下边和大家分享吧。
二、讲与解。学生讨论,师生互解。
(一)语段点将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1.上文的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
( )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2.填空。
①“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这个句子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________到了极点。
②“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这句话写出了老头子强烈的________心理。
③“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这句话写出了老头子深深的________心理。
3.上面老头子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热闹哩!”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指的是哪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①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②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____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__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_____地望着他。
③“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④几十双眼睛在问。
⑤“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⑥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⑦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⑧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⑨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1.在文中第②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丢今非昔比 惊叹
B.落神态自若 惊恐
C.栽一反常态 惊异
D.飘判若两人 惊诧
2.下边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个句子是
( )
A.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C.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D.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3.下列对本文描写人物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主要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B.用对自然界暴风雪的描写来衬托人物。
C.对欧阳老师用了正面、形象描写。
D.对同学们用的是侧面、概括的描写。
4.文章第①至⑦段写的内容是________。作者详写了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目的是为了通过________的渲染,突出文章的中心。
5.文章中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第⑧段补充叙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这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
检测题。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dí)防 寒噤(jìn) 泅水(sì)
B.疟(yào)子 疟(nüè)疾 仄(zè)歪
C.一蹿(cuān) 飒飒(sà) 丝绒(yíng)
D.撑(chēng)船 蹲(dūn)着 淀(díng)里
2.《芦花荡》是________(作者)的著名短篇小说,它选自 ,他的另一篇小说是 。
3.结合语言环境解释下面的词语
张皇失措
4.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5. 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6. 仔细揣摩文中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真实、可爱。
五、课堂小结。师或生总结,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芦花荡是孙犁 ,他的小说被称为 。后来文艺界以清新的 做为标志, 创立了现代 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芦花荡是孙犁 (白洋淀世纪之二),他的小说被称为 (诗体小说), 后来文艺界以清新的 (诗体小说) 做为标志, 创立了现代 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荷花淀派)
这是我问老师的 VERY准的额 把分给我把 谢谢了
鲁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短文两篇》
鲁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短文两篇》
1 在山的那边 5 童趣 6 理想 7 短文两篇 8 人生寓言 10 《论语》十则 11 春 12 济南的冬天 13 山中访友 14 秋天 15 古代诗歌五首 16 化石吟 20 山市 24 诗两首 25 《世说新语》两则 27 郭沫若诗两首 28 女娲造人30 寓言四则 《童趣》 《论语》十则 观沧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山市 蒲松龄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龟虽寿 曹操 过故人庄 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夜雨寄北 李商隐泊秦淮 杜牧浣溪沙 晏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如梦令 李清照观书有感 朱熹
语文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怎么写, 如何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写好教学反思
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语文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获取知识水平来写。善于发现自己在教学之中的得失 。这样自己才能够有所收获 ,有所进步 。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又有所不同。心得主要以有所得来写 ,教学反思就要全面一些 ,既要写出教学之中的成功之处 ,还要写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失误 。从教学的案例出发 具有针对性的点评自己的教学 ,得失之处对自己下一次的教学就会 有所改进和提高 。常常写教学心得和反思能够更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让自己能够高屋建瓴 ,走向成功 。
鲁教版初一语文下册
课 目 课 目 课 目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 [0] 2 诗两首 [0] 3 芦花荡 [0]
4 蜡烛 [0] 5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0] 6 亲爱的爸爸妈妈 [0]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0]
※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 诗两首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军帽底下的眼睛》
第二单元 7 阿长与《山海经》 [0] 8 背影 [0] 9 台阶 [0]
10 老王 [0] 11 信客 [0] 12 冬日看海人 [0]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让世界充满爱 [0]
第三单元 13 中国石拱桥 [0] 14 桥之美 [0] 15 苏州园林 [0]
16 故宫博物院 [0] 17 说“屏” [0] 18 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 [0]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说不尽的桥 [0]
第四单元 19 大自然的语言 [0] 20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0] 21 奇妙的克隆 [0]
22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0] 23 生物入侵者 [0] 24 你一定会听见的 [0]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上辩论台 [0]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第五单元 25 三峡 [0] 26 登泰山记 [0] 27 短文两篇 [0]
28 观潮 [0] 29 湖心亭看雪 [0] 30 诗四首 [0]
◎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怎样蒐集资料 [0]
※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课外古诗词背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 登幽州台歌 [0] 送元二使安西 [0]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0] 相见欢 [0]
登飞来峰 [0] 清平乐·村居 [0]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附录 附录一 欣赏唐人狂草 附录二 短语结构型别表 附录三 句子成分简表
求初一下册鲁教版语文伴你学答案
六年级的么?我只有六年级的,要的话hi上聊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能课前写教学反思吗
如果是新课的教学设计的话最好不要写教学反思,如果是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话可以写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这样的话更有利于提高第二课时的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反思:怎样上好语文课
反复诵读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文章,仔细揣摩,全面地、多方位了解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结合编者的选遍意图,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据此设计出教师导课的努力方向。导学目标一旦确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来完成导学目标。此外,还要大量阅读与此次授课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介绍,去粗取精,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材料。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怎么写
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春天到了,各种绚丽的花朵都开放了,都是那么绚丽夺目。田里农民伯伯种的油料作物——油菜花也开了。金黄的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丽的蝴蝶在金黄色的舞台上跳着柔和而优美的舞姿。它们一会儿在空中飞舞,一会儿静静地停留在油菜花上。正是这样,给春天也增添了不少乐趣。油菜花的美丽,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劳动人民”——蜜蜂,蜜蜂总是不分昼夜地不辞辛劳地给油菜花授粉。偶尔一阵微风吹来,金黄的油菜花立刻涌起了高低起伏的“金浪花”。远远望去,实在令人美不胜收!
春天是人们所向往的季节,人们总是在这个季节里做好了自己的打算。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它正告诉我们:一年的愿望应该在春天计划好,一天之中最重的时间是早晨,在春天里,人们就开始耕田插秧、栽树等之类的农活。候鸟们也从南方迁到北方来了,为田地里劳作的农民们喝彩。鸟儿有的站在高树上,有的干脆在田坎上,还有的立在“五线谱”上。正是这样,使田地里的农民倍感到欢乐,一切都热闹起来了。
在春天里,动物们也从沉睡中醒来。小草开始发芽了,大地上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绿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画,春天就是这样。
一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中教学反思怎么写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黄家湾九年一贯制学校 冯晓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反思 花生在地下结果的特征,为常人所知。但在许多小朋友的眼里,却是个谜。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地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 上课伊始,我以一首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汇入课题,接着学生在读完课题后,我提出了“花生长在哪里?”,“小松鼠为什么要找花生果?”,“小松鼠找到了没有,在哪找到的?”等问题,激起了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
二年级小西施版语文教学反思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开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
所以不同的教学法对教学的重点是不同的,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胡伟彦的油画个人简介
出品人:胡伟彦_ 审核人:关学伟_ 使用时间:2010.10
一、教学目标:
1、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 3、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4、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二、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知识链接: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四、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式
五、导学过程:
辨明字音:
提防(dī fɑnɡ) 竹篙(ɡ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机枪(suō) 蹿(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飒(sà)
转弯抹角(mò)
辨析词义: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仄歪(倾斜、歪斜)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一、走进芦花荡 1.听配乐朗读,初步感受芦花荡,将感受用“这是一片 ”的芦花荡说出来。 2.将《芦花荡》中写景物的句子找出来,并展开想象,感受美景。 二、感受人和事情 1.粗略感知: __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 如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 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 一群愚蠢的鬼子兵 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 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 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2.重点探究 :___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核心性格
理解提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课文中贯穿始终。他对苇塘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通过敌人封锁线,非常危险,而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这样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现他“过于自信和自尊”。
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老头子以为万无一失,“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小女孩洗脸,老头子让她洗,鬼子的小火轮探照灯射来,他还是“不怕”,以为“照不见我们”。鬼子扫射机枪,他还是“不怕”,以为“他打不着我们”,不能不说他有点大意,这是过于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伤,流了血,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不好意思去见部队,他是过于自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