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典故:
庄周到园子里游玩的时候,看到一只异鹊从南方飞过来,异鹊双翼宽大,身材有七尺多长,眼睛又圆又大,足有一寸。异鹊碰到了庄周的额头之后,就停在了栗子林之中,这个时候庄周看到就说:“这是什么鸟,翅膀那么宽大,却没有飞远,眼睛那么大却看不清东西。”
于是提起衣服,就往异鹊那边走过去,手里拿着弹弓准备射杀这个异鹊。可是就在庄周刚要动手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一只蝉,这只蝉藏在一块树荫下,但是蝉并不知道此时处于危险的境地,因为他身后有一只螳螂举着臂正要抓住它。
螳螂因为想捕捉蝉,而忽略了自己所处的一个危险,因为后面就有这只异鹊在盯着螳螂。而异鹊也因为自己贪图利益,而忘记了自己的生命之忧,因为这个时候庄周就在后面拿着弹弓。
扩展资料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启示:
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眼前的一些小的利益而见利忘义,否则一定会后患无穷的。人生不需要小聪明,需要大智慧。大多数人的小聪明,也就是所谓的投机耍滑,都是因为眼光狭隘所导致的。但是也会丧失了别人对你的信任,以此去博取利益的时候,也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只有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把自己的眼光放得更加的长远,避免受到狭隘思维的束缚和禁锢。有的时候即便吃一些小亏,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才能避免更多的祸患,而收获更多的圆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王建峰 绘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螳螂捕蝉: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黄雀在后: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寓意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启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启示 (一)
春秋时期,吴国在长江的下游,楚国在长江的中游,他们为了争夺地盘,经常发生战争。有一年夏天,吴王调兵遣将,准备攻打楚国,为了表示他不可动摇的决心,严厉地告诫左右的大臣说:“谁敢来劝我,立刻处以死刑。”谁都知道这样不好,但是谁都不敢冒这个杀头的危险。有个年轻人再三考虑,不顾个人的安危要劝吴王,但他知道明说是不行的,只好采用婉转曲折的方法。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年轻人就行动了,他拿着弓,胸怀里藏着弹丸,来到后花园,在树下走来走去,时时仰头东张西望。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也毫不在乎。这样一连三个早晨,有的人感到奇怪,有的人告诉了吴王,吴王只好把他叫去,问“你每天早上就呆在后花园里,衣服也弄湿了,干什么呢?何苦呢?”年轻人说:“树上有一只蝉在饮露水,却不知螳螂在它身后,螳螂逮住蝉充饥,却不知道黄雀在它身后,黄雀想吞下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正在操着弹丸准备射死它。”吴王一听恍然大悟,于是便放弃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只想到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没有想到身后的危险!这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启示 (二)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小国叫越国。越国是个面积很小的国家,虽然越国很小,但越国地处偏僻,土壤肥沃,四面环山,埋藏着许多宝藏。周围的许多国家早已对越国“垂涎三尺”了,可是,越国四面环山,易守难攻,一旦开战,肯定会损失许多兵力,所以,许多国家都不敢轻易发兵攻打越国。
赵国的国君赵裕,是个舍本逐末的小人,因为越国是个很好的“猎物”,所以赵裕赵裕早就想攻打越国了,但越国易守难攻,很难拿下,为此,赵裕绞尽脑汁想了许多的办法,但总是不行。他彻夜难眠,可总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赵裕有一个大臣叫王飞,他其实是秦国派来的一个奸细。他为赵裕出了一条计策:先跟越国结为好友,再假装邀请越国国君来赵国打猎,再乘机攻打越国。赵裕听后连连点头,听从了王飞的计策,准备攻打越国,但左右大臣都不赞同这个办法,他们认为,现在越国还算不是一个对手,如今最主要的还是应该打败其他国家,然后,再为攻打越国做打算。但赵裕早已被越国的宝藏给迷惑了,所以,他决定攻打越国。
公元前521年,赵国与越国结为好友。赵国假装请越国国君寿季来赵国打猎,寿季欣然同意了。赵裕在和寿季打猎时带了许多的士兵,寿季也毫不示弱,也带了许多的士兵。正当寿季打得正尽兴时,越国传来战报:越国被赵国攻破了!寿季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赵裕事先精心设计好的圈套!当寿季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他已经被包围了。寿季非常后悔自己竟然相信了赵裕这个小人,他拔出佩剑,自刎身亡,终年43岁。
赵裕得到了越国后,大摆宴席,庆贺得到了越国。当赵裕和大臣们喝得东倒西歪时,秦国来攻打赵国了!但赵裕毫无防备,败得一塌涂地。他虽被将士们拼命救了出来,但赵国早已被秦国攻下了大部分土地。
当秦国胜利后,将士们正准备庆祝的时候,秦穆公却提笔写下了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将士们都不明白国君要干什么,秦穆公解释道:“有一只螳螂正在把一只蝉当做美餐吃掉,但它却没有想到有一只黄雀正想把它当猎物呢。”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就骄傲起来,这样的话,反而会得到教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启示 (三)
最近,我阅读了《螳螂捕蝉》一文,读后,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讲吴王下定决心攻打楚国,谁来阻挡它,他就把那个人处死。后来有一位聪明的侍卫官借用了《螳螂捕蝉》这一个故事来劝免吴王,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文章中的那位侍卫官真聪明,(m.taiks.com)他匠心独运,适当地借用了《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来劝免吴王。他这样说非常巧妙,用了一种“借物暗喻”的手法,生动准确地用《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的蝉、螳螂、黄雀来比喻吴王。这样一来,他既避免了与吴王正面发生冲突,又不引来杀身之祸,还有更重要的是他这样说起了劝免的作用。
读了这篇文章,我从螳螂、蝉、黄雀的身上学到了一个不要只想到要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没考虑到隐藏在身后的危险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也像“螳螂捕蝉”那样。现代社会中有的人为了生活好,能挣到大钱,就千方百计地想出了许许多多对人们有害的主意。有的在街上行骗,有的乱捉乱捕野生动物,有的甚至不顾一切地乱砍乱伐树木——它们就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到隐藏在身后的种种危险,乱捕乱捉,乱砍乱伐——最后,社会变得混乱,坏人无处不在,环境也大大受到了破坏,到时候的人类,也只能生存在一个社会混乱,环境污染的黑暗世界里,再也看不到‘光明’了。有的人挨不住了,也都纷纷向生命举上了一面面‘白旗’。还有,有一些人平时很喜欢饮酒,他们自认为这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自灭’。它们就只顾着眼前的好处,不听别人的劝告,最终只好后悔了。因为酒是一种害人的‘杀手’,人饮多了,胃就会遭到严重的伤害,人体也会变得衰弱很多。它们这样饮,不但浪费了金钱,而且日久生长,最终自己受不住了,也会自己毁灭自己。
读了《螳螂捕蝉》一文,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但要顾眼前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到隐藏在身后的种种危险这个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只有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活得快乐,活出自我!
螳螂捕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螳螂捕蝉告诉我们什么启示
1、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的道理。
2、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等待时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庄子山木》。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给我们的启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王欲讨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胆敢劝告出兵的人,我将他处死!”这时,有一个少年 ,知道自己地位低下,劝告必定没有效果,只会被处死。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用露水湿透他的衣,这样许多天。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少年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放声鸣叫,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这个成语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寓言故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什么道理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古代一句有名的谚语,他形容人鼠目寸光,对眼前的利益过分追逐,反而忽视了身后的危险。
2、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做出警告。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讲的便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进行战争。有一次,吴王准备进攻楚国。他召集群臣,直接宣布了要去攻打楚国的决定。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就想提出反对。
4、吴王看到有人要反对自己,出兵攻打楚国,便警告左右大臣道:“倘若有谁执意劝阻我,便处死谁!”,众大臣面面相觑,却是不敢再上前劝阻了。
5、当时朝堂上有一位年轻的侍从,想要劝谏,却又因位卑言轻。而不敢有什么动作,这个侍从无意中发现了树上蝉的身影,他便想到一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