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琼怎么死的?
淳于琼受伤后也被割下鼻子,但没有死,夜间被曹军捉住,送到曹操面前。曹操看了淳于琼的模样,十分得意,故意发问道:
“你怎么弄到了这个地步呢?”
淳于琼并不看曹操,只是高声回答。
“胜负由天定,这还用得着问吗?”
淳于琼当年是西园八校尉之一,任右校尉,曹操同他有过一段旧情,因此不想杀他。这时许攸在旁边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
“明早一照镜子,他就更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掉了鼻子的人!”
言外之意是,如果不把淳于琼杀掉,他是肯定会记仇、报仇的。曹操觉得有理,于是下令把淳于琼推出杀了。
在三国正史中的淳于琼,他真的是一个草包吗?
并不是,淳于琼早在汉灵帝时期就是八校尉之一,后为袁绍大将,与高览,张郃等齐名,武力高超,实为名将,官渡之战,为曹操偷袭乌巢大败,自己也被斩杀。
三国演义,淳于琼怎么死的
被曹操俘获,斩杀。
淳于琼(?-200年),字仲简,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时期官吏,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蹇硕、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同列。为袁绍大将,与张郃、高览等人齐名。在官渡之战时镇守乌巢,遭到曹操的偷袭而惨败,自己也被曹操处斩。
淳于琼为曹将乐进所虏获,被带到曹操面前。曹操问淳于琼说:"你今天弄成这样,是什么源故?"淳于琼答:"胜负乃天所控制的,问我干什么?"曹操想要留下淳于琼性命,许攸劝谏说:"以后他照镜子(看到自己的鼻子被割了),不会忘记今天的(耻辱和仇恨)。"听完,曹操同意杀淳于琼。
镇守乌巢的大将淳于琼,最后是什么结局?
斩杀。淳于琼被曹操虏获,毁了淳于琼的容貌后,本不想杀他,因担心淳于琼会因为毁容报复自己,最后还是下令杀了淳于琼。
乌巢乃屯粮重地,袁绍为何派嗜酒如命的淳于琼把守呢?
因为淳于琼虽然嗜酒如命,但是他武艺高强,对袁绍忠心耿耿,所以袁绍非常信任他,派他把守乌巢。
秦时的淳于越和三国袁绍部下淳于琼是什么关系?
不同朝代的人。
淳于琼(?-200年),字仲简,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时期官吏,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蹇硕、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同列。为袁绍大将,与张郃、高览等人齐名。在官渡之战时镇守乌巢,遭到曹操的偷袭而惨败,自己也被曹操处斩。
西园校尉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汉灵帝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任命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担任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担任下军校尉,议郎曹操担任典军校尉,赵融担任助军左校尉,冯芳担任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担任左校尉,淳于琼担任右校尉,都由蹇硕统一指挥。
淳于越,战国时齐国博士,秦朝时曾任仆射(音púyè)。李斯和淳于越是一对好兄弟,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置酒咸阳宫时,他建议实行分封,以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遭丞相李斯驳斥。淳于越舍生取义,与诗书共存亡,死得坦然;李斯保住了禄位,却遭受天下读书人的唾骂。
人物生平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招待群臣,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称颂秦始皇的武威盛德。齐人淳于越劝谏道:“我听说殷商和周朝统治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及功臣做为膀臂辅翼。而现在陛下您虽统一天下,但子弟却还是平民百姓,若一旦出现了田常、六卿夺权篡位的祸患,在朝中又没有强有力的辅佐之臣,靠谁来相救呢?办事不学习古代经验而长期统治的朝代,我还没有听说过。现在周青臣等人又当面阿谀奉承以加重您的错误,不是忠臣。”始皇把这种议论交给李斯处理,李斯认为这种论点是荒谬的,因此废弃不用,并建议废止诸子、以吏为师。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没收了《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以便使人民愚昧无知,使天下人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当前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