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移民时代是否即将来临
2021年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国人骄傲!世人震惊!
人类使用空间探测器进行火星探测的 历史 几乎贯穿整个人类航天史。几乎就在人类刚刚有能力挣脱地球引力飞向太空的时候,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就开始了它的旅程。最早期的探测器几乎都失败了,而火星探测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前进。
前苏联--首开火星探测之旅,却折戟沉沙
1960年10月10日,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第一枚探测器-1A号无人探测器,迈出了人类向火星进军的脚步。
紧接着就在四天以后,第二枚火星探测器升空,然而这两枚火星探测的先行者却连地球轨道都没能到达。两年后的1962年,当火星又一次运行到合适的位置时,前苏联的第三枚火星探测器升空了,然而这次它也是仅仅到达了环绕地球轨道而已。随后几年里,前苏联又陆续发射了5枚探测器,遗憾的是,要么与地面失去联系,要么坠入地球大气层烧毁,无疾而终。1964年的那枚虽然最终到达了火星附近,但却没有能够向地球发回任何数据。
1971年,前苏联再次向火星发射了三枚探测器,其第三枚火星3号的着陆器终于触摸到火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的探测器,虽然它仅仅在火星上工作了大约20秒,甚至没能发回一张完整的照片就永远与地球失去了通信联系。
1973年,这一年前苏联一口气向火星发射了四枚探测器,分别是火星4号、5号、6号和7号。5号幸运地进入环绕火星轨道,并在拍到世界第一张火星彩照后罢工。其他三枚都走丢了。
1988年7月,前苏联又一个火星探测计划,发射了两枚探测器福波斯1号和福波斯2号,仍然没有逃脱失败的厄运。福波斯1号在赶往火星的途中失联,2号相对好点,好歹在进入了环绕火星轨道后才失联的。
2011年11月8日,俄罗斯发射了自苏联解体后的首个火星探测器,但因探测器故障,连同搭载中国的“萤火1号”卫星,一起离轨坠毁。
怎么说呢,老毛子的技术有的,装备也是比较皮实的,不过在这种超高高精度上,还是稍微糙了那么一点。老毛子说,我们要争取在2025年前把一名俄罗斯宇航员送上火星。留给你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加油,奥利给。
美国--开黑成功首家抵达火星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争霸如火如荼。看到前苏联搞了火星探测计划后,美国心里极度不爽,在1964年也先后向火星发射了两枚探测器,水手3号和水手4号。水手3号于当年12月5日发射升空,是美国发射的第一枚火星探测器,然而由于探测器偏离轨道,最终失败。水手4号于12月28日发射升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到达火星并发回数据的探测器,水手4号于1965年7月14日在火星表面9800千米上空掠过火星,向地球发回了21张照片,此后又在环绕太阳轨道上花费三年时间对太阳风进行探测。
1971年,美国向火星发射了两枚探测器,尝试进入火星轨道,环绕火星飞行,以获取火星的高清晰照片。5月8日,水手8号发射升空,几分钟后因火箭故障坠入了大西洋。5月30日,水手9号发射升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进入环绕火星轨道的探测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水手9号于1971年11月14日到达火星,在火星轨道上工作了将近一年之久,发回了7329张照片,覆盖了火星表面超过80%的部分,同时还对火星的两颗卫星进行了探测。
1992年9月,美国的火星观察者探测器于1992年9月25日发射升空,开始了它前往火星的旅程。一切似乎进展得相当顺利,然后就在它几乎就要到达火星的1993年8月21日,当准备点火进入环绕火星轨道时,与地球失去了通信联系。
1996年12月7日,美国的火星环球勘测者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枚探测器持续运作了10年,最后在2006年11月5日失去讯号联络,它是最成功的火星探测任务之一。
2001年4月7日:美国发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目前仍在火星轨道运行,测试火星的地质和气候,试图寻找火星上生命和水的迹象。2002年,“奥德赛”发现火星表面和近地表层中可能有丰富的冰冻水,但这一问题目前存在争议。
2003年6月10日,携带“勇气”号火星车的美国“火星探测流浪者”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同年7月,“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火星车发射升空。
不得不说,老美的高精尖 科技 的确不是盖的,在火星探测上虽然被前苏联抢占了先机,但成功率强的不是一星半点。难怪在2004年1月,他们老大布什总统宣布,争取在2020年后以月球为基地把人送上火星。
2021年2月18日下午,美国“毅力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第5个成功登陆的火星车。
中国的崛起--后来者可以居上
相对西方几大列强,我国的火星探测项目启动比较晚。2011年,中国启动第一个火星探测计划,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合作共同 探索 火星。当年11月8日,我国的“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的采样返回探测器一起发射升空,第二天俄罗斯宣布火星探测器变轨失败。
2016年1月,中国对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并计划在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2021年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黑白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
2021年4月24日,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祝融,神名,帝喾时的火官,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为火神。我们的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宇宙的持续 探索 与自我超越。
人类为何要 探索 火星,移民火星的时代是否即将来临?
1、对于太阳系内最有可能成为未来人类生存的第二家园--火星,成功地探测它对人类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2、对地球自然环境和气候的保护意义。火星在地形、气候以及一些自然条件上与地球存在相似性,未知的原因造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火星景象。 探索 火星这种变化的原因,对于我们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有着重要意义。
3、探寻生物化石。人类一直没有放弃在火星上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生物化石,这也是行星探测中最激动人心的目的之一,如果找到就意味着只要条件许可,生命就能在宇宙中的行星上崛起。
4、 探索 外星生物的前沿试验基地。科学家们认为,火星探测将是许多科学技术的试验基地,人类通过发射各种探测器从而研究和不断改进 探索 外太空的动力、通讯、材料、能源等系统,这对于人类未来走出太阳系, 探索 更为广阔的宇宙空间具有非凡的意义。
5、拉动各类 科技 创新和技术发展。行星探测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包含着非常多的技术,有很多技术都是创新性的,需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验证,用这种工程来做实验,是很好的方式,如果成功了,那相关的创新性的技术就可以得到可靠性验证,就可以成为我们真正的技术。
6、解决人类未来的生存问题。人类的繁衍给地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庞大的人口每天都在不断消耗着地球上的各种资源。然而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总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会被彻底地消耗殆尽。人类不可能停止发展的脚步,那就只能不断向内深挖,向外 探索 ,寻找一些可能的出路。
历史 的车轮滚滚而来,无法阻挡。要么,你站在原地被它碾压成泥;要么,你勇敢地跳上去与之一同前行。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在星辰大海中激荡民族复兴梦
作者:段官敬
飞跃星际,名垂史册。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精准、精确的成功着陆,彰显中国 科技 的硬实力和先进性,也激发亿万人民群众对祖国强大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开启星辰大海征程, 探索 宇宙无穷奥秘,在火星上留下中国足迹,让那一抹中国红飘扬在浩瀚星际,书写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新里程,必将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强劲活力。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科技 追求的高地永无止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尽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如同 科技 创新引领 探索 宇宙奥秘一样,都得以担当实干、排除万难、砥砺前行的精气神去兑现和践行。因为,宇宙的解锁,不会自动获得;幸福的生活,不会从天而降。星际航飞、征程宇内,跨越时空的维度、打破地域的束缚、挑战 科技 的局限,这里面蕴藏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惧挑战的精神品格和传统品质,如同“为了人民群众幸福而不惜奋斗”的初心使命,孜孜追求、义无反顾、一往向前。
路途漫漫,上下求索。从 科技 力量的星际航海,到为民谋福的勇攀高峰,两者看似没有关联,却存在一脉相承的理念逻辑,都是为了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宏远目标。因为,以 科技 为钥匙叩开“人与自然”的终究命题,就是为了更好掌握自然的规律,从而服务于“人与 社会 ”的和谐相处,还有“人对美好”的意愿向往。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需要,星际航海承载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心中梦,这个梦同中国梦息息相关、难割难分。可以说,“天问一号”的“一号”正是“人民”,肩负亿万人民群众对光明恢弘未来的寄托和良愿。
奋斗开创未来,未来向阳而来。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成功,只有不断在路上的赓续。从月球、到火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时空和地域的拓展,实干和担当的砥砺,都是攻坚克难托举的轨迹、用艰辛汗水浇灌的硕果。
“天问一号”承载亿万人民的梦想,向“天”际更深更远出“问”道,穷极真理、放飞希望、追逐梦想。希望的民族,有一群抬头看天的人,也有一群脚踏实地的人。从脱贫攻坚、到疫情防控、再到化解风险,每一个重点工程和国之大者的赓续推进,同星际航海联动驱动成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推动中国梦滚滚前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问一号”飞跃星际、跨越时空、延伸维度,给予开眼看宇宙的深景窗口,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绽放 科技 力量的风采靓影,承载无数关于宇宙的梦想。这些都离不开开拓进取、坚毅前行、拼搏奋斗的人之主观能动性,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根本密码和内在注解,唯以奋进征程星辰大海,惟启斗争擘画宏伟蓝图。
天问一号何时着落火星的?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的时间是: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稳稳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
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icon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随同天问一号火星着陆器一起在火星上亮相的不仅有鲜艳的五星红旗,还有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产品保证经理饶炜介绍,“天问一号”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精确入轨后,已按预定飞行程序在轨飞行了约10个月。自2021年2月10日成功环绕火星后,探测器相继完成了着陆区预探测、轨道维持、自检等关键飞行控制任务。
5月15日凌晨2时许,“天问一号”在火星停泊轨道上进入着陆窗口,随后探测器实施降轨,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两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并最终软着陆在火星表面。
天问一号到火星了吗
“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到达火星。2021年2月10日19时,“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2月24日6时,“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天问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已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计划于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人类离移民火星不远了
2021年5月15日天宫一号探测器今日成功轨道分离正式登陆火星,这是我国首次登陆火星,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这是继美国阿波罗号登陆火星后第二个国家独立成功登陆.成功登陆后天宫一号总工程师落下激动的泪水!
天宫一号探测器着陆的地点是火星最大的撞击坑,直径超3300公里,因为面积具体这里看不到任何“坑”的形态,故而得名“平原”,天宫一号探测器要在火星传回未知的照片,帮助我国揭秘火星提供巨大依据.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相信中国会有载人航天火箭登上火星,火星是最接近地球的,当地球被破坏人类无法生存的时候,火星就会替代地球,慢慢的人类的技术会越来越高,制造出特殊材料的航天飞机,可以冲出太阳系, 探索 宇宙的奥秘.
天问落“火”一周年,深空探测步履不停,我国对太空有何新发现?
让我国对火星的地理环境有了重要的认知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升空,并于2021年5月15日顺利抵达并着陆火星。落“火”一周后,“祝融号”火星车驶下着陆平台;同年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公布。
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6个“首次”: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首次获取第一手火星科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