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人之勇(兼人之勇典故)

作者:tvf2h 日期: 分类:成语 浏览:44
本文导读目录:

求“兼人之勇”的解释

jiān

rén

zhī

yǒng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汉书·韩信传》:“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典故出处

《汉书·韩信传》:“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成语举例:欲差官赍礼前去,天下慌乱,盗贼生发,恐中途疏虞,你却有兼人之勇,可当此任幺?(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五回)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人很勇敢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描写人勇敢的词语有哪些

描写人勇敢的词语有哪些

1.表示勇敢的词语有哪些百折不挠、兼人之勇、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杀敌致果、身先士卒、大智大勇、勇猛果敢、匹马一麾、挺身而出、冲锋陷阵、斩关夺隘、扯鼓夺旗、智勇双全、群威群胆、血性男儿、浴血奋战、蹈锋饮血

指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不退缩。词语:勇敢作战,机智勇敢。勇敢可能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锻炼出来的,“勇敢”最重要的含义是:不怕危险果断向前敢作敢为毫不畏惧。一个人要面对各种事情就需要学会勇敢,但勇敢不同于鲁莽,勇敢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方式。

2.描写勇敢的成语有哪些1.出生入死拼音:chūshēngrùsǐ。

释义: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

出自先秦典籍《老子》(又名《道德经》)。2.奋不顾身拼音:fènbùgùshēn。

释义:指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3.赴汤蹈火拼音:fùtāngdǎohuǒ。

释义: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4.临危不惧拼音:línwēibùjù。

释义: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意思是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5.履险如夷拼音:lǚxiǎnrúyí。

释义:履:踩踏;夷:平坦。指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

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6.前仆后继拼音:qiánpūhòujì。

释义: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

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出自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1.视死如归拼音:shìsǐrúguī。释义:意思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2.所向披靡拼音:suǒxiàngpīmǐ。释义:所向,风吹之处。

披靡,草木随之倒下。意思是指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此语常用于形容军事或体育竞技中绝无对手的常胜劲旅。3.挺身而出拼音:tǐngshēnérchū。

释义:挺身:撑直身体。意思是挺直身体站出来的意思。

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出自《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

4.无所畏惧拼音:wúsuǒwèijù。释义:无所:没有什么。

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

形容非常勇敢。出自《魏书·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3.描写勇敢的成语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勇冠三军: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一往直前: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同“一往无前”。

○一往无前:一往:一直向前;无前:前面什么也挡不住。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开路先锋:原指古代军队中先行开路和打头阵的将领。现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冲锋陷阵: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

○赴汤蹈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履险如夷:履:踩踏;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前仆后继: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揭竿而起: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自告奋勇: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余勇可贾:馀勇:剩下来的勇力;贾:卖。原意是说,我还有馀力可卖,谁要就可以来买。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排除万难: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无所畏惧: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杀敌致果: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群威群胆: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万夫莫当:形容非常勇敢。同“万夫不当之勇”。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过五关,斩六将:过了五个关口,斩了六员大将。比喻英勇无比。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纵横驰骋: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不甘示弱: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同“中流砥柱”。

○舍生忘死: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临危不惧: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从容就义: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见危授命: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合适采纳啊

4.描写人坚强勇敢的成语心如坚石〖解释〗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同“心如铁石”。

穷且益坚〖解释〗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柱石之坚像柱石一样坚硬。比喻大臣坚强可靠,能担负国家重任。

历久弥坚弥:越,更加。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

坚如盘石坚:牢固;盘石:大石头。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冲锋陷阵

志坚行苦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心坚石穿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穷当益坚空:穷困。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坚贞不屈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坚守不渝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

坚强不屈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坚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坚如磐石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坚贞不渝坚守节操,决不改变

坚韧不拔韧:有韧性;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坚持不渝渝:改变。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勇往直前,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意思是勇敢地一直向前进。用作谓语、定语、状语。

一往无前一往:一直前进。无前:前面没有东西能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5.写人勇敢的成语是什么不挠不屈】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至死不屈】到死也不屈服。

形容英勇顽强。【兵勇将猛】士兵勇敢,将帅勇猛。

形容战斗力很强。【扯鼓夺旗】形容作战勇敢。

【撦鼓夺旗】形容作战勇敢。【瞋目扼腕】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赤体上阵】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

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也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

【蹈锋饮血】形容勇敢,不怕牺牲。【大仁大勇】形容为人仁义且勇敢。

【大勇若怯】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胆怯的样子。

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敢为敢做】做事勇敢,无所畏惧。

同“敢作敢为”。【敢做敢为】做事勇敢,无所畏惧【虎口夺食】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

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豪侠尚义】待人豪爽勇敢,注重义气。【精悍短小】悍:勇敢。

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

【精进勇猛】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急流勇进】在急流中勇敢前进,形容果断、勇猛,一往无前。【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

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兼人之勇】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

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据水断桥】依靠河道阻断桥梁。形容胆识过人,勇敢善战。

形容勇敢特征的成语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形容勇敢特征的成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形容勇敢特征的成语1

1、精进勇猛: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2、匹马一麾: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3、临难不避:避:回避。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胆大。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5、蹈锋饮血: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6、游侠骑士:漫无目的浪游四方,寻求冒险以显示武功、勇敢、宽仁侠义的人。

7、精悍短小: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

8、万夫莫敌:敌:匹敌。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9、急流勇进:在急流中勇敢前进,形容果断、勇猛,一往无前。

10、大勇若怯: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11、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12、英勇顽强:勇敢出众,强硬不屈。

13、矮小精悍: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

14、有勇有谋:既勇敢,又有智谋。形容人智勇双全。

15、英勇善战: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

16、拼命三郎: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

17、自矜其勇:矜:自以为贤能。自以为勇敢过人。

18、勇猛精进: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19、勇猛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20、勇猛果敢:形容处事勇敢决断。

21、勇退激流: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在得意顺遂时,见机引退,以求明哲保身。

22、小人之勇:指只凭个人意气用事,不识大体的勇敢。

23、大勇不斗:指非常勇敢的人不轻易挺身搏斗。

24、豪侠尚义:待人豪爽勇敢,注重义气。

25、大仁大勇:形容为人仁义且勇敢。

26、敢做敢为:做事勇敢,无所畏惧。

27、虎口夺食: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28、装怯作勇:本来胆怯,却装出勇敢的样子。

29、万夫之勇:形容非常勇敢。

30、瞋目扼腕: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31、怯防勇战:小心设防,勇敢出战。

32、挺身而斗:形容勇敢地投入战斗。

33、杀敌致果: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34、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35、勇于私斗,怯于公愤:私:私利;怯:畏缩。为了争取个人私利很勇敢,为了大家的利益在行动上则畏缩不前。

36、群威群胆: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37、斩关夺隘: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挡。

38、勇而无谋:谋:计谋。虽然勇敢,但没有智谋。

39、气冠三军:三军:军队的总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40、酒后之勇:借着酒劲充当勇敢。

41、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42、爪牙之将: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勇敢的卫士或得力的助手。

43、赤体上阵: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也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

44、血性男儿: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

45、扯鼓夺旗:形容作战勇敢。

46、穷追不舍:勇敢地追赶不放松。

47、智勇双全: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48、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亦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49、外怯内勇:外表显得怯懦,实际却很勇敢。

50、智勇兼备:形容人既有智谋,又很勇敢。

51、勇冠三军: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52、兵勇将猛: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53、兵强士勇:士兵强壮作战勇敢。

54、万夫莫当:形容非常勇敢。同“万夫不当之勇”。

55、英勇不屈:屈:屈服。勇敢出众,不屈不挠。

56、据水断桥:依靠河道阻断桥梁。形容胆识过人,勇敢善战。

57、剽疾轻悍:剽:轻捷;悍:勇敢。作战勇猛,动作迅捷,而性格急躁轻敌。

58、兼人之勇: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59、无所畏惧: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60、鸣剑抵掌:抵掌:击掌。用击剑来表示志向。比喻勇士非常勇敢。

61、恃勇轻敌:恃:倚仗,仗恃。仗着自己勇敢而不把对手放在心上。

形容勇敢特征的成语2

[怯防勇战]小心设防,勇敢出战。

[智勇双全]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勇而无谋]谋:计谋。虽然勇敢,但没有智谋。

[装怯作勇]本来胆怯,却装出勇敢的样子。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见义敢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同“见义勇为”。

[杀敌致果]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矮小精悍]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临难不避]避:回避。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胆大。

[匹马一麾]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蹈锋饮血]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兼人之勇]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无所畏惧]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扯鼓夺旗]形容作战勇敢。

[勇猛果敢]形容处事勇敢决断。

[大勇若怯]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万夫莫当]形容非常勇敢。同“万夫不当之勇”。

[瞋目扼腕]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斩关夺隘]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挡。

[精进勇猛]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勇猛精进]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勇冠三军]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血性男儿]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

[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群威群胆]威:力量;胆:胆识。集中群众的力量和胆识。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敢为敢做]做事勇敢,无所畏惧。同“敢作敢为”。

[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

形容男人勇敢的词语

勇敢的成语 :

勇往直前、

临危不惧、

无所畏惧、

奋不顾身、

见义勇为、

百折不挠、

身先士卒、

赴汤蹈火、

勇冠三军、

智勇双全、

冲锋陷阵、

群威群胆、

勇猛精进

描写勇敢的成语

描写勇敢的成语

1、坚持不懈 见义勇为 无所畏惧 匹马一麾 大公无私

2、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 勇冠三军 大义凛然 大勇若怯

3、视死如归 智勇双全 自强不息 怯防勇战 不屈不饶

4、杀敌致果 群威群胆 英勇顽强 舍身取义 兼人之勇

5、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身先士卒 坚毅不屈 勇猛精进

6、奋不顾身 大智大勇 舍己为人 不为瓦全 桀骜不驯

7、挺身而出 宁为玉碎 扯鼓夺旗 斩关夺隘 顽强不屈

8、血性男儿 所向披靡 临危不惧 众志成城 赴汤蹈火

9、冲锋陷阵 勇猛果敢 蹈锋饮血

描写勇敢的成语解释

1、见义敢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同“见义勇为”。

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恃勇轻敌:恃:倚仗,仗恃。仗着自己勇敢而不把对手放在心上。

4、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5、敢为敢做:做事勇敢,无所畏惧。同“敢作敢为”。

6、万夫莫敌:敌:匹敌。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7、临危不惧: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8、无所畏惧: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9、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10、不甘示弱: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11、一往直前: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同“一往无前”。

12、视死如归: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13、酒后之勇:借着酒劲充当勇敢。

14、万夫莫当:形容非常勇敢。同“万夫不当之勇”。

15、勇冠三军: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16、纵横驰骋: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17、中流砥柱: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同“中流砥柱”。

18、据水断桥:依靠河道阻断桥梁。形容胆识过人,勇敢善战。

19、余勇可贾:馀勇:剩下来的勇力;贾:卖。原意是说,我还有馀力可卖,谁要就可以来买。表示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20、蹈锋饮血: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21、虎口夺食: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22、兵强士勇:士兵强壮作战勇敢。

23、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24、穷追不舍:勇敢地追赶不放松。

25、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26、小人之勇:指只凭个人意气用事,不识大体的勇敢。

27、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28、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29、冲锋陷阵: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

30、履险如夷:履:踩踏;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31、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32、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33、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34、急流勇进:在急流中勇敢前进,形容果断、勇猛,一往无前。

35、豪侠尚义:待人豪爽勇敢,注重义气。

36、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37、万夫之勇:形容非常勇敢。

38、怯防勇战:小心设防,勇敢出战。

39、舍生忘死: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40、过五关,斩六将:过了五个关口,斩了六员大将。比喻英勇无比。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41、敢做敢为:做事勇敢,无所畏惧。

42、挺身而斗:形容勇敢地投入战斗。

43、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44、精进勇猛: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45、拼命三郎: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

46、大勇不斗:指非常勇敢的人不轻易挺身搏斗。

47、矮小精悍: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

48、群威群胆: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49、开路先锋:原指古代军队中先行开路和打头阵的将领。现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50、鸣剑抵掌:抵掌:击掌。用击剑来表示志向。比喻勇士非常勇敢。

51、临难不避:避:回避。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胆大。

52、揭竿而起: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53、前赴后继: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54、赤体上阵: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也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

55、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56、从容就义:就义:为正义而死。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57、兼人之勇: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58、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59、外怯内勇:外表显得怯懦,实际却很勇敢。

60、气冠三军:三军:军队的总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61、排除万难:扫除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

62、策目扼腕: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63、兵勇将猛: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64、赴汤蹈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65、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66、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67、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68、精悍短小: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

69、大仁大勇:形容为人仁义且勇敢。

70、大勇若怯: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71、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72、血性男儿: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

73、自告奋勇: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

74、一马当先: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75、扯鼓夺旗:形容作战勇敢。

76、杀敌致果: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77、前仆后继: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78、一往无前:一往:一直向前;无前:前面什么也挡不住。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79、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80、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81、见危授命:授命:献出生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善读「论语」11.22:冉求有三思之虞,子路有兼人之进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子路问:“听到(有可行仁之事)就去做吗?”孔子说:“有像父兄一样的人在,(应先与他们做好谋划),哪能听到就去做?”

冉有问:“听到(有可行仁之事)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就该去做。”

公西华说:“子路问:‘听到就去做吗?’您说:‘先要做好谋划’;冉有也问:‘听到就去做吗?’而您却说:‘听到就该去做。’我都糊涂了。请问其中的缘由。”

孔子说:“冉有(谋虑周详),行动迟缓,所以让他尽快行动;子路行动果决,(但缺少谋划),所以要他谋定而后动。”

【注释】

“子路”,仲由的“字”,与后面的“由”系同一人。孔子弟子,小孔子九岁。为人刚直,好勇力。

“闻”,指听到有可行仁之事。

“斯”,连词,意为则、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诸”,此处是“之乎”的合音。“之”即所闻之事。

“父兄”,此处应是指如父兄者,而非真指子路的父兄。

“冉有”,即冉求,字“子有”,故亦称“冉有”。与后面的“求”系同一人。孔子弟子,小孔子二十九岁。极富才干,长于政事。

“公西华”,即公西赤,字“子华”,故亦称“公西华”。与后面的“赤”系同一人。孔子弟子,小孔子四十二岁。长于祭祀、宾客之礼,善交际。

“惑”,糊涂,迷惑不解。

“敢”,“不敢”的简称。谦辞,表示冒昧的意思。如,敢问、敢请等。

“退”,与后面的“进”字义相对。“退”在本章有两处,前者作形容词,指行动迟缓;后者作动词,指迟缓行动。通常是解作“退缩”,但冉有位列孔门四科的“政事科”榜首,长于政事,又曾为季氏家宰,更帅鲁军左师成功抵御了齐军的入侵,这种人不太可能会退缩,倒很可能会因谋事过密而行动迟缓,故不从“退缩”之解。

“进”,立即或迅速行动。

“兼人”,此处应是指“兼人之进”,意即行动力过人,极为果决。“兼”,加倍、超越、胜过。通常是解作“兼人之勇”,即勇力过人。但“勇”是儒家三达德之一,勇力过人本身是优点而非弊端,勇而无智、勇而无仁才是弊端。故不从过勇之解。

【评析】

儒家以行仁为务。因此“闻斯行诸”的所闻之事,应当就是宰予所谓的“井有仁焉”之类的可行仁之事。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却给出了不同的答复:冉有应当尽快行动,而子路则应谋定而后动。这让旁观的公西华颇感迷惑,便向孔子请教其中缘由。

原来,冉有临事谨慎,谋虑周详,这使他看起来总是有些行动迟缓。孔子并不担心冉有会行事莽撞,却有些担心他优柔寡断。“故进之”,让他见义勇为,尽快行动。这与“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但孔子却说“再,斯可矣”是同样的道理。所谓“再,斯可矣”,就是一思合“中”,所行须合正道;再思合“庸”,方法可行且行之有效,这就可以当机立断了,没必要瞻前顾后、犹豫再三。

子路的性格与冉有则刚好相反。《论语》说“子路无宿诺”,可见子路是个行动果决的急性子。行动果决本是好事,但却要谋定而后动,否则就成了莽撞,反而有害无益。子路曾问孔子:“子行三军,则谁与?”子路自矜勇力,满以为孔子必愿与自己同领三军。但孔子却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所谓“暴虎冯河”,即徒手搏虎、徒步过河。孔子不愿与彼等徒逞匹夫之勇的人同领三军,而只会跟那些遇事慎重且多谋善断者共事。正因为子路有勇无谋,所以孔子才让子路遇事先不要急着行动,而要慎重其事,多与“父兄”商量,做好谋划。也就是要“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这里的“父兄”应当只是比喻,而非真指子路的父兄。因为子路长公西华三十三岁,公西华拜师孔子时,子路的年纪起码已有五十上下。到本章故事发生时,很难说子路的父兄是否仍然健在。而且即便其父兄健在,也不太可能一直在子路身边,至少在子路随孔子周游列国时是如此。况且子路家贫,其父兄多半是未学之人,怕是也难以与子路出谋划策。故本章的“父兄”当指任何与子路有如“父兄”之人。比如,孔子与子路名为师徒而情若兄弟,子路的师兄弟们也与子路有同门之谊,他们都可以视作是子路的“父兄”,都是子路可与之谋划的人。

同样是听闻“井有仁焉”,因冉有“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故多半“可逝也,不可陷也”(参见《善读「论语」6.26》);而子路“暴虎冯河,死而无悔”,故多半会“从之”而“陷”。孔子因此担心子路会“不得其死”,而结果恰恰不幸如此。在孔子去世的前一年,卫国发生政变。当时身在卫国的子路不听同门师弟子羔的劝阻,执意孤身去向政变者问罪,终致无谓惨死。

冉有“退”,故孔子“进之”;子路有“兼人”之“进”,故孔子“退之”。孔子之善于因材施教,本章便是一例。

勇敢的成语

勇敢,指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不退缩。词语:勇敢作战,机智勇敢。勇敢可能是天生的也可以是后天锻炼出来的,“勇敢”最重要的含义是:不怕危险、果断向前、敢作敢为、毫不畏惧。一个人要面对各种事情就需要学会勇敢,勇敢也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方式。你们知道表示勇敢的成语有哪些吗?跟我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勇敢的成语1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勇猛精进——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勇冠三军——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智勇双全——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扯鼓夺旗——形容作战勇敢。

大勇若怯——怯:怯儒。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胆怯的样子。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沉着冷静。

蹈锋饮血——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兼人之勇——兼人:一人抵多人;勇:勇敢。抵得上几个人的勇气。形容十分勇敢。

精进勇猛——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临难不避——避:回避。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胆大。

匹马一麾——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

恃勇轻敌——恃:倚仗,仗恃。仗着自己勇敢而不把对手放在心上。

无所畏惧——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勇猛果敢——形容处事勇敢决断。

斩关夺隘——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挡。

装怯作勇——本来胆怯,却装出勇敢的样子。

敢为敢做——〖解释〗做事勇敢,无所畏惧。同“敢作敢为”。

万夫莫当——〖解释〗形容非常勇敢。同“万夫不当之勇”。

血性男儿——〖解释〗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

矮小精悍——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

贲育之勇——贲育:战国时期勇士孟贲和夏育。指壮士的勇敢

瞋目扼腕——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

慷慨就义——慷慨:意气昂扬。勇敢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怯防勇战——小心设防,勇敢出战。

群威群胆——威:力量;胆:胆识。集中群众的.力量和胆识。形容大家团结一致英勇战斗时表现出来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杀敌致果——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挺身而出——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勇而无谋——谋:计谋。虽然勇敢,但没有智谋。

一身都是胆——极言胆大勇敢。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勇敢的成语2

1、见义敢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同“见义勇为”。

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3、恃勇轻敌:恃:倚仗,仗恃。仗着自己勇敢而不把对手放在心上。

4、浑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5、敢为敢做:做事勇敢,无所畏惧。同“敢作敢为”。

6、万夫莫敌:敌:匹敌。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敢。

7、临危不惧: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8、无所畏惧: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9、万死不辞: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10、不甘示弱: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勇敢的成语3

1、坚持不懈、见义勇为、无所畏惧、匹马一麾、大公无私

2、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勇冠三军、大义凛然、大勇若怯

3、视死如归、智勇双全、自强不息、怯防勇战、不屈不饶

4、杀敌致果、群威群胆、英勇顽强、舍身取义、兼人之勇

5、勇往直前、前仆后继、身先士卒、坚毅不屈、勇猛精进

6、奋不顾身、大智大勇、舍己为人、不为瓦全、桀骜不驯

7、挺身而出、宁为玉碎、扯鼓夺旗、斩关夺隘、顽强不屈

8、血性男儿、所向披靡、临危不惧、众志成城、赴汤蹈火

9、冲锋陷阵、勇猛果敢、蹈锋饮血

关键词: